关于嵊州信息港江南论坛 *** ,嵊州信息港江南论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先注册一个用户名.第二天就可以发贴了.在贴子的右上有一个新贴的图标.点击进去.。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嵊州 奋楫长三角 谱写“富乐之城”新篇章
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长三角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绍兴嵊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
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集聚到创新协同,嵊州积极发挥融杭联甬接沪区位优势,助推现代化城市能级城市品质双提升。
“十四五”以来,嵊州规上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6.4%、14.1%、21.3%,明显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2%)。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入“第二个五年”,嵊州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协奏曲越奏越响。
(嵊州城南新区)
业兴于新
跨区域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
经济发展是“大合唱”,而不是“独角戏”。
加强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是嵊州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嵊州通过深入实施“4173”产业集群培育行动,立足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奋力推进融杭联甬接沪产业协作,打造厨具智慧产业园、艇湖新兴产业园、联甬产业园、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力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现代纺织、新材料、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个新兴产业集群培育。
作为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理事会成员,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实现440.5亿元、102亿元、79.5亿元,同比增长16.5%、15.3%、11.5%;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个,总投资247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20亿元—50亿元、10亿元—20亿元项目分别为2个、1个、5个。
近年来,嵊州锚定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目标,系统推进创新侧、制造侧、应用侧协同发展。
“该平台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为核心,以氢能装备、数字能源装备、清洁能源装备为支撑产业脉络,同时拓展新能源研发和应用产业链环节,形成‘一核主导、三链支撑、两端延伸’的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产业体系。
”嵊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平台承载大产业、集聚大资源、带动大发展。
平台相继引进了比亚迪、海威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现已集聚新能源装备产业相关项目25个,总投资达600亿元,累计已入驻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19家,聚集新能源装备规上企业92家,平台产值规模已超300亿元。
(比亚迪刀片电池项目)
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的浙江海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系宁波海威汽车零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及各种铝合金零部件,已和多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
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16%,新投资50亿元的年产480万套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项目已动工建设,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0亿元。
作为比亚迪在浙布局的首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落户地,2022年6月嵊州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正式通线,2023年度完成产值、销售“双超百亿”,目前二期投资约6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0亿元。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平台已在电池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初步形成产业发展集群,基本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到技术研发再到生产制造的全流程产业链条,在全省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比较优势。
为了支撑后续发展,平台还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长三角新能源产教融合研究院(嵊州),嵊州市科技创业中心创建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今年4月,同济大学与嵊州共建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平台正式落地,为深化校地合作、加速项目落户、推动产学研联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嵊新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既符合产业转型的总体导向,又符合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为全省加快建设“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要素引力、加快打造碳中和碳达峰标志性成果注入澎湃动能。
畅达于行
跨区域重要通道互联互通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让嵊州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发展潜能。
(嵊州交通枢纽)
嵊州,位于杭、甬、温、金义四大都市圈十字中心节点,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是贯通浙东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必经之地、中心节点,也是融杭联甬接沪绕不开的枢纽点。
处于甬金—杭绍台两条铁路十字交叉点,常台高速、甬金高速、杭绍台高速三大高速网交汇处,嵊州承接全省“四港”核心港区口岸系统功能延伸的地理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
所谓的“四港”联动,指的就是“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是突出扩内需、畅通双循环,加快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如何利用这一区位优势,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成为长三角地区合格的“桥梁”和“纽带”?
嵊州的部署早已开始。
嵊州市委、市 *** 在“十四五”规划中,就明确将“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列入战略重点工作,并在2021年先行制定了《嵊州市建设“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入选全省之一批“四港”联动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在全省“四港”联动县域发展政策谋划处于领先位置。
随着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三界码头于去年6月试运行,这座嵊州首座现代化货运码头,填上了“四港”联动最后一块水运“拼图”,实现了千吨船舶直达剡溪。
嵊州陆港交通建设也如火如荼。
目前,除了甬金铁路—杭绍台两条铁路“一纵一横”和常台高速、甬金高速、杭绍台高速三大高速网已形成外,嵊州新昌站已建成运营,嵊州西站也即将建成运营,嵊州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空港方面,萧山国际机场嵊州航站楼2022年底正式启用,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信息查询、值机办理、行李托运等“一站式”航空服务。
信息港方面,嵊州已率先应用物流云平台,实现企业云上订仓业务,并通过积极推广“乡村云”等农村物流 *** 平台,建成更加完善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更好地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短板,打通“四港”联动的内循环。
今年,嵊州将加快研究推进诸嵊高速建设,完善城市东西向路网、扩宽义甬舟大通道,加快“融杭”进程;研究推进余慈高速南延至嵊州段建设,破解四明山天然阻隔难题,打造甬绍都市圈大环线,加快推进312省道建设,拓宽嵊新至宁波通道,加快“联甬”步伐。
(浙江海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问效于民
跨区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初心,是开创未来的使命。
嵊州正致力于不断丰富、深化参与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共享内容。
强化数字赋能,优化政务服务。
去年,嵊州融合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数据与档案数据,打造了“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
该应用破解了公共数据多源头、不一致、不完整、不合规等问题,推动了政务服务的全面升级,实现了人才服务、社会服务、法制服务、金融服务、科创服务、招商服务、企业管家等多领域的全面增值。
作为全国首个公共数据与档案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治理探索项目,嵊州组建专家“智库”,围绕基础理论、法规依据、实践经验等方面开展研讨,制定出台了《基于个人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化治理通用功能技术规范》团体规范标准,推动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数据档案化治理协同,形成了一批可供全省及长三角地区推广使用的理论成果及数据治理算法和模型。
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是党中央赋予长三角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嵊州发挥自身优势,健全小吃助富多跨联动机制。
在域内,于甘霖镇、黄泽镇等乡镇(街道)规划建设了小吃产业园;在域外,嵊州市商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杭州、青田等地已主导建成嵊州小吃旗舰店9家,大型私企旗舰店也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不断涌现。
据估算,目前嵊州小吃在全国范围内共有门店3万余家,带动8万余人就业。
未来,嵊州计划培育小吃龙头生产企业和小吃品牌门店连锁企业,形成上下游双轮驱动体系,在支持上游生产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引进和培育小吃企业在下游消费端打造自主品牌门店体系,结合越剧文化等嵊州特色元素开设嵊州小吃品牌直营店、加盟店,培育全国知名连锁品牌企业。
长三角不仅是区域概念,也是文化概念,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融杭联甬接沪进程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嵊州的主要优势之一。
千百年来,在清丽山水和人文浸润之下,嵊州形成了以“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两圣一祖归隐处”为主要地域标识的璀璨文化。
近几年,嵊州文化传承深入推进,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省级越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成功创建,嵊州竹编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省文化和旅游厅之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嵊州市(小黄山遗址)纳入“上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员单位。
越剧发源于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
在越剧的传承与发展进程中,长三角的各大越剧团体、民间爱好者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举办两届嵊州“村越”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办好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民间越剧节、全国越剧戏迷大会,推进越剧团、越剧艺校合作联动,嵊州以越剧为媒,打造了文旅融合发展金名片。
(第二届“越嵊州 越有戏”
乡村越剧联赛比赛现场)
未来,嵊州将与沪、杭、甬共建旅游要素,共享旅游资源,做精做实“越剧+”“书法+”“围棋+”“小吃+”等传统文化。
依托秀丽的山水风光,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全域旅游,打响“唐诗路、越剧缘、书圣情”旅游品牌,全面营造长三角“诗画嵊州”更佳旅游目的地。
(本版图片由嵊州市委宣传部、嵊州市发改局提供)
来源:浙江日报 葛雪琪 袁涌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