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罗兰·希尔。
罗兰·希尔爵士,英文:Sir.RowlandHill,(1795年12月3日—1879年8月27日),英国人,世界上之一枚邮票(黑便士)的发明人,设计者,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发明家。
曾任教师、中学校长, *** 职员和邮政高管。
被人们誉为“邮票之父”。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840年前,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邮资昂贵。
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更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
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观点为基础写成了一本题为《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小册子,呈递给当时的财政大臣,不料受到冷落。
出于无奈,他只得将小册子修改后公开发表。
他提出了三项建议:由寄信人在邮局付现金;通过对信封、信纸收费的办法统一邮资;使用“一片只够盖上邮戳即可的纸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
这样,其持有者将纸片浸湿后,可将它帖在信封之上”。
邮票的创始人
打开美国《司各特邮票目录》,一个浩瀚无涯的邮票大千世界就展现在你的眼前。
迄今为止,全世界发行的邮票已达30多万种,每年递增数约为8千多种。
世界上儿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和集邮家能收全它。
那么,在这茫茫邮海中,之一枚邮票在哪里问世?创始人又是谁?
原来,在18世纪末叶,欧洲许多国家开办的国营邮政,邮资费要由收信人支付。
钱的多少则按路程远近和重量计算。
一封远方的来信,收信人就得付出昂贵的邮费,使一些收信者把信函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可谓望“信”生畏。
一天,英国的一位教育家罗兰·希尔(1795-1879)在伦敦乡村散步时,正好遇到邮递员送一封信给一位姑娘。
这位姑娘接过信只是在信封上揣摩了一会,没有把信拆开就退回给邮递员,说:“对不起,我没有那么多钱付邮资,请你把信退回去吧!”邮递员对姑娘说:“我不辞辛劳地把信送给你,你怎么可以随便地把信退了回去?”于是双方争执了起来。
这时好心的希尔愿替姑娘代付邮资,但被姑娘谢绝了,说:“先生,您的好意我领受了,不过我真的不需要这封信。
”邮递员走后,希尔好奇地追问姑娘拒收信件的原因,她笑着解释说:“信虽然没有收下,但是我看见信封上画有一个小小的圆圈,便知道亲人的近况了。
”原来,她已经和恋人约好,通信时,只在信封上作一种暗号--划个圈,便说明平安无事。
信封内什么内容也没有,所以不必付出昂贵的邮资去收下这封信。
这件路上巧遇的事,使希尔深切地感到邮政制度上的弊端。
于是,他在1837年向英国 *** 建议:降低邮资,并规定凡在英国本土邮寄重量不超过半盎司的信件,统一邮资为一便士,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件上,盖上邮戳,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英国 *** 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在1839年公开悬赏征求更佳图案。
应征图案虽达二千多件,但均未被采用。
罗兰·希尔就自己动手设计。
他以名家精刻的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的侧面浮雕头像为主图,请名雕刻家雕刻版模,用雕刻凹版印刷,黑颜色,面值为一便士。
这就是著名的“黑便士”邮票,于1840年5月6日正式启用。
这样,世界上之一枚邮票就在英国问世了。
这小小的方寸纸片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因而迅速传遍世界各国。
我国也于1878年发行了中国之一套邮票一一大龙邮票。
由于罗兰·希尔对邮政事业的重大贡献,在他生前被女王封为爵士,又被授予阿伯丁城荣誉市民的称号。
逝世后,他的灵柩安置在蒸气机发明者瓦特墓地的侧画。
英国邮政部门为他树立了高大的塑像。
在他逝世一百周年时,又发行一种精美的小全张邮票,以纪念这位名垂青史的“邮票之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