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目前中国最年轻的鉴赏家,在文物古董方面,有一个名字叫郝笛的。
事迹如下:成长与收藏折叠编辑本段少年鉴定专家折叠2001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十几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有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
“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为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
”一个15岁孩子的话让大家嗤之以鼻:“那时都是铜钱,哪来的铁钱!”“再往下挖应该还会有炮弹。
”10分钟后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这个孩子就是当年已名震大半个中国的天才考古少年郝笛,后来天津的许多大型考古挖掘现场都邀请他到场。
8岁时,他花5元钱买下了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时期孤币“洪武通宝”;10岁起,他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在是国内外此项研究的顶级专家;12岁,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初步确立了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13岁,他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他的藏品价值过亿,是中国古钱币、古铜镜、古兵器戈更大的收藏鉴赏家;他的鉴定结果往往决定着几百甚至上千万元额度的大宗文物交易。
考古界名人折叠八九岁时赚了17万元在考古鉴宝界,郝笛颇像一座无人能够探知的古墓,充满悬疑与传奇。
10岁以前,郝笛一直住在沈阳道附近的爷爷奶奶家。
在父亲郝文敏的记忆里,5岁时郝笛就开始迷恋文物了。
郝笛自小有着同龄孩子身上少见的安静,而且智商奇高,父亲需用计算器计算的百位数加减法,他张口就能说出结果,给他买的玩具他看都不看一眼。
上学以后,郝笛常常深夜才回家,问他,就说去看朋友了。
什么朋友能玩到这么晚?家人把 *** 打过去,朋友竟是位70多岁的老人,那时他的身边都是这样的朋友。
沈阳道上的老人们后来说,6岁起,郝笛就已是文物市场上频繁的买家了。
7岁时,他就花7000元钱买回一把青铜剑。
10岁那年爷爷去世了。
晚上,郝笛静静走进来,跪在灵堂前,4个多小时后,郝文敏一觉醒来发现儿子还跪在那儿,一推,孩子已僵住了。
当医生的妈妈赶过来,看到儿子的腿都紫了,揉了3个多小时,孩子的腿才会动。
丧事办完后,郝文敏觉得应该跟儿子好好谈谈,郝笛哇的一声哭出来:“是我害死了爷爷,他不该死那么早,他把你给他的医药费全拿给我买文物了……”郝文敏大吃一惊,那时他的生意很顺,每个月都给患糖尿病的父亲三五千甚至上万元钱。
到那时,郝笛购买文物已花去40多万元,其中还有他自己赚到的之一笔钱。
郝笛对父亲讲起八九岁时,一处工地挖出一批碎瓷片,他一包包背回家,攒了4麻袋。
之后一片片拿到市场上去卖,他懂行,谁也骗不了他,一共卖了17万元。
7800多枚古铜镜,几乎是现有存世总量的1/3,大多是那时他从文物市场淘来的。
10年来,每到爷爷忌日那天,郝笛都水米不进,以此作为对给他帮助最多的爷爷的纪念。
司马南: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天津老作家、收藏家王鹏就住在郝笛家楼上。
他清楚记得,郝笛7岁那年,自己的老师——一位钱币收藏大家闻讯找到郝笛,随身带来几本收藏册,3000多枚古币,3分多钟,郝笛合上钱册,“有7枚不对,仿的。
”老先生惊得目瞪口呆,那7枚一般学者拿放大镜都鉴定不准的仿品是他故意夹进去试探郝笛的。
那时,郝笛已是名震京津的古钱币研究“神童”了。
(三分多钟,3000+钱币,1秒看十几个,光翻页子时间都不够,写文的记者你数学老师死的早啊?)郝文敏最初见识到儿子的厉害时儿子还不到9岁。
那年在洛阳博物馆,他不经意跟身边一个馆员说起自己是郝笛的父亲,呼啦围过来几位研究员,一个副馆长还不住叮嘱他:“好好培养,你儿子可了不得。
”有一年,郝文敏带着儿子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小郝笛边看边说:“这个年代不对,那个工艺写错了。
”郝文敏直拦孩子别乱讲,旁边一位老者说:“他说得对,我能和他聊聊吗?”边聊,老人还不住地记录,后来,有人告诉郝文敏,那位老人就是文物名家、末代皇叔溥佐先生。
11岁时,曾有人问郝笛“凭什么给人家鉴定文物的真伪?”郝笛说:“很简单,老的东西都有神韵,像围棋的黑白子一样分明。
”“什么是韵?”“一种感觉,很微观,说不出来,肯定不是唯物的东西,上千年了能没有神韵吗?”满座失声。
逃课的“坏”学生折叠上初中时,郝笛常常逃课,躲在家中或图书馆研究考古和历史书籍,《二十五史》、《铜元详考》、《中国古币》……一学期下来,郝笛在学校的考勤只有几个星期。
12岁,发现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后,他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
是真的吗?更先赶来求证的安徽电视台记者足足数了一天一夜,郝笛家几乎包含了中国历朝历代的钱币共有167800枚,古兵器戈、青铜剑3000多把,盔甲10多副……小山似的古钱币堆在屋中,天津一位记者随意从中抽出一枚,坐在沙发里的郝笛只一瞥:“东西汉之间流通的新疆龟兹无纹钱,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币。
”再抽一枚,“西汉早期的榆荚半两钱,厚0.2毫米,是中国最薄的古钱币。
”山东电视台导演许凡和他打赌,把他带进山东博物馆库房,随便指出一件,他能滔滔不绝讲上几十分钟。
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16岁的郝笛,从高古玉到瓷器到盔甲到陶器,郝笛讲得专家时而连连点头时而轻轻摇头:“这个,我们还没有涉足过……”临了,司马南拉着郝笛的手说:“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理解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老话。
”西北列车上的刀光剑影权威客座专家折叠专家说:“能与郝笛对话的古钱币专家,全国不到10人。
”很早,郝笛就已是全球数十家博物馆最资深和权威的客座专家了,从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到海外收藏界,从京津到西北到江南,郝笛被当做大师一样尊崇和膜拜,一件文物只要郝笛看过了,没有人再怀疑它的真伪和价值。
在武昌一个农家的炕头,郝笛匍匐在一件件古器具旁,嘴里不住叨念着:“对,对,都对。
”然后用手一指墙角、地当中几个盆碗:“这个,这个,不对,仿的,还有那个,修补过……”卖家直喊冤:“你得给我证明,这可不是我仿的,否则,我在圈里还怎么吃饭啊。
”“都是早仿的,你也没这个本事。
”临了,郝笛看一眼两家:“结了,你们谁给钱?”郝笛是卖家托了几层关系请来的,但他绝不会因为谁的面子偏袒谁。
“我付钱,但我绝不可能给你3%。
”买家开口了:“我会付给你5%。
”那笔交易的最终额度是700多万,那一年,郝笛14岁。
如今,从港台到内地一大批企业家、演艺界大腕等文物买家,都以能请到郝笛做鉴定作为是否收购的标准,他的结论往往决定着6位甚至7位数的大宗交易。
“郝笛一到,我马上打款,价钱不是问题。
”买卖两家都清楚,郝笛现在的酬金是成交价的10%。
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每年寒暑假,郝文敏都得带着儿子去 *** 、鉴宝。
一是一二是二,文物不说假话,郝笛也从不说假话,郝笛是鉴宝界有名的“铁包公”,这使他在圈子里既让人爱又遭人恨。
去年初,应一位大人物的邀请,郝文敏陪同儿子乘上了开往西北的列车。
凌晨2点多,一个光头大汉轻轻拍醒了郝文敏,郝文敏心头一紧。
“光头”带着他走进卧铺席,里面坐着4个面露凶光的黑大汉。
一个年龄稍长些的家伙开口了:“我们哥几个已经被郝笛逼得快吃不上饭了,前面几次就算了,这次务必请他抬抬手,不然,你们的雇主也可能把我们‘做了’,这个是我们的一点意思。
”黑大个指指地上一个鼓囊囊的塑料袋。
“我试试吧,你也知道郝笛的脾气。
”郝文敏回去推醒了儿子,不一会他又返回了卧铺,来去四个回合,郝笛说了,坚决不行。
“如果郝笛答应,这次交易的7位数利润可以全部给他,留我们哥几个的性命,也留你们一家5口的性命,让郝笛掂量着办吧。
”4个黑大汉怒目相对,硬座车厢里,几个打手也站起身,腰间露出明晃晃的刀子。
“我不去了,这批货我不去看了。
”到下一站,郝笛和父亲下车返回了天津,宁可不看也不说假话,这是郝笛更大的一次让步。
针鼻大的电锯痕五大道一对下岗夫妻背着一包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展转找到郝笛,孩子要上大学了,学费得10万元,接连找了几个买家,更高的给5万,少的5000元。
郝笛很快把东西分成三堆:“这件值35万元,那两堆不值钱,加一块一万左右。
”郝笛又给了他们3个联系方式:“告诉他们,说我看过了。
”夫妻俩千恩万谢,郝笛一分钱不收:“你们不是收藏家,也不是文物贩。
”事后,郝文敏埋怨儿子:“你怎么不花10万自己买下来,没看出来吗,他们其实就想要10万元钱。
”郝笛说:“这种钱我永远不会挣。
”21岁的郝笛有着“中国考古之一大家”的美誉,他也是之一个敢用照片鉴宝的人,而且从未失过手。
不久前,苏北山区一位农民给他寄来几张照片,他在自家院里打井时挖出了一个小铜盒。
郝笛看了兴奋不已,接连说了几个“珍贵,太珍贵了。
”原来那是只有记载没见实物的秦朝衡器。
他拨通那位农民的 *** :“你的东西太珍贵了,实在难以做价,再别给别人看了,那会很危险的。
你去找某博物馆的吴馆长,说我看过了,他能给你300万。
”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位专家也因此和他成了朋友,常常电邮些照片给他,让他帮助做鉴定。
去年夏,这位专家领着大陆几位考古专家来找郝笛,这次他带来了一件高古玉方樽,他们都已看过了,只想让郝笛点下头。
郝笛端详了一会,用他惯常的老练语气说:“没错,玉是高古玉,仿的,也不是现在仿的,是在民国时期,你拿去拍卖,别人也能当真的买。
百密一疏,形制和纹饰我先不说,最明显的内壁上有一处电锯痕。
”几人拿放大镜一瞧,果然有一处针鼻大小的电锯痕。
有关郝笛鉴宝的传奇在文物界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他亲眼见过,一个被罩住的青铜鼎只露出针鼻大的小眼,郝笛竟能鉴出它的真伪。
秦皇祖父下人墓出土的殉葬炉灶,汉代的陶罐……两室一厅的郝笛家每面墙壁都摆着满满当当的博古架,地上堆满了铜镜、高古玉,墙上钉满青铜戈、剑……郝文敏说,郝笛的收藏共有一万多个品种,总数量超过15万件,这里仅是他收藏的1/10。
太丰富了,一位日本汉学家看过郝笛的收藏,开出1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要买:“这些收藏足可以建4个中型规模的博物馆。
”郝笛说他的东西中很多并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但如果现在不收藏保存起来,后人再想研究它时恐怕就找不到实物了桌上的铁盆里留着一个吃剩的包子,这天爸爸花2元钱给他买了顿午饭,郝笛刚吃过,现在刚睡了会,22日晚他在那台旧电脑前忙着写他的《中国古币大全》,又只睡了6个小时;卧室兼书房里只有一张长沙发,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少年没睡过床了;多年来,郝笛简朴得近乎悭吝,父亲给他20元钱让他买双鞋,他花3元钱在地摊上买回两只形号不同的旅游鞋,左脚44码,右脚43码,那双鞋他一穿就是好几年;校服穿到拉不上拉链,对于生活,郝笛只有一个要求——越简单越好……指着桌上的6枚古钱,郝笛说那是他刚从一个日本汉学家手中收购来了,花了360万元人民币。
坐在那堆古文物中,郝笛常常把弄着其中的一件,甚至一整天坐着不动,不说一句话。
有些日韩的汉学家来拜访,每次和他们谈完话,郝笛都会沉闷好几天:“他们对中国古币的研究很多地方超过了我们……”谁也说不清,在这个外人看来还是个大孩子的心里,有着怎样丰富的世界。
有人说,对文物他生来就有种使命感;有人说,他生下来就已是个5000岁的老人。
争议:折叠编辑本段8岁给故宫文物挑错、12岁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等论文“奇迹”被揭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上午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认为,“这是一次胡闹,不值得过多关注”,这是有人炒作的反常举动。
什么是“考古学”?陈克伦解释,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基本训练就是在田野进行考古。
郝迪收藏一些钱币,怎么称得上“考古学家”?从 *** 的文章看,他只是对钱币有兴趣。
普通的古钱币并不昂贵,价值连城完全谈不上,文物也不是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的。
他声称拥有多少万件宝贝,有没有想到过,中国连很多大型博物馆要收藏上万件有价值的文物,都不是件容易事。
他的周围人可能想要炒作,说他的眼光独道,可以买他的东西。
曾经也有人想要这样成名,事实证明,没有门路。
这样炒作是不会成功的。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疯传的一篇“神文”,标题为《震惊:他生下来就已经5000岁神童郝笛,21岁身家过亿》,文章描述了天津有一名叫郝笛的年轻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称号。
不过,不少网友一边转发,一边发出质疑声,有的干脆在标题后面写上“求戳穿”。
媒体报道推手炒作折叠“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12岁发现‘白金三品’和‘鱼肠剑’、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21岁身家过亿……”“敢用照片鉴宝且从未失手”“郝笛七八岁时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给文物挑错,得末代皇叔约谈”……有违常识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里面还穿插着实名实姓的“社会名人”,充满闻所未闻的悬疑气息和反智的情节桥段。
这篇让圈里圈外看得津津有味的“神文”,将一个考古爱好者炮制成为了一名匪夷所思的考古神童,无署名的文章也在 *** 上走红。
郝迪不是凭空捏造的人物,自2002年起就有媒体报道。
最早报道来自天津《每日新报》,采写郝笛的记者叫魏孝民。
报道郝笛的稿子刊发后,经常光顾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的郝笛,从普通“喜欢研究古币的孩子”变成了收藏新星。
据魏孝民介绍,出名后的郝笛热衷一些经营活动,口碑大不如前了,就是一个商人。
离题万里言过其实折叠6月30日,在“神文”中对郝笛“佩服到五体投地”的司马南发表了微博《被逼出来的我的一点说明》。
他在微博里提到,十几年前在南方某卫视的谈话栏目中,采访过一个据称认识古钱币等文物的孩子。
现场几样东西是孩子自己拿来的,或是家里人拿来的,还是记者从哪里拿来的,他现在记不太清了。
但主持人所提的问题是记者预先设计好,并且事前沟通过的。
司马南在微博里写到:“假如大家现在在网上所传的这个考古天才少年,就是当年我采访过的那个小孩儿,未免离题万里言过其实了。
”与会长何志华、记者魏孝民相比,古钱币专家、天津市钱币学会理事王宗发认识郝笛时间要更早些。
“神文”中还提到,2001年11月30日天津某文物发掘现场,十几位考古专家没能说明白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的来龙去脉。
一筹莫展之际,16岁的郝笛出现并指出,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
再往下挖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王宗发揭穿,那些都是他的研究,郝迪关于古钱币的一些言论,都是他发表在文章里的东西。
文物鉴定哪来神童折叠事实上,这名被光环笼罩的年轻人不足30岁,其“神奇”似乎只在“线上”,只存在于互联网中,不少考古、收藏界的“圈内人”称,“压根不知道这个人”。
针对“神文”提及的学术成就,古兵器收藏者@汗青微博指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没有任何刊载信息,核心期刊里没有,普通搜索引擎里也没有任何刊载信息,基本可以肯定是杜撰的。
“神文”中提到,郝笛为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否定此说法。
刘雄也是在微信上才看到郝笛,“文物鉴定学是博物学的范畴,没有神童也没有神话。
”
18年前的“古董神童”,8岁成鉴宝专家赚到上亿元,如今怎样?
玩1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古代盔甲的顶级专家,12岁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多年的谜题“白金三品”和“鱼肠剑”,还发表了相关论文,成为中国文博委员会年纪最小的会员......
从13岁开始郝笛就已经拥有很高的地位,能参与考古工作,一些
天才神童的故事不胫而走,当时在 *** 引起很大轰动,网上到处都是转载关于郝笛的文章。
“知情人士”的爆料也越来越神奇,像什么故宫专家遇到了难点,郝笛轻松就点破了其中的错误。
一位钱币大家带来毕生人们都传说,他生下来就已经5000岁了,像一座探之不尽的宝藏,以后肯定会成为中国文博界之一号人物!
这么牛的一个人物,他的故事也在网上流传十几年了,现在他应该是一位已经30多岁的成功人士,那么他如今在哪里呢?前几年天津一家报社记者就试图寻找他的踪迹,然而郝笛却销声匿迹,在当初那么火的情况下,竟消失在公众视野当中。
记者为此找到当初采访郝笛的魏孝民,得到的回应让人感叹,魏孝民说:“当初只是觉得这孩子爱好
原本郝笛可以靠着对但太过于急功近利,用 *** “造神”给自己炒作,在风头过去就只能退出希望在某个地方沉寂的日子里,他能找回自己的初心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