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奉孝是三国时期的郭嘉。
详细解释如下:
郭奉孝是三国时期著名谋士郭嘉的字。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谋士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战略眼光,为曹操的决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在三国历史中,郭嘉以其非凡的才智和胆识,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郭嘉出生于颍川,早年投奔至袁绍处,但由于政治观念和袁绍不合,随即离开。
后来投靠曹操,成为了曹营的重要谋士。
在曹操的诸多战役中,郭嘉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的智谋和策略不仅帮助曹操赢得了许多战役,还使曹操能够稳定自己的北方领地,扩大了势力的范围。
其中,他在远征乌桓时提出的策略,成功帮助曹操解决了这一重大难题。
此外,他还对天下大势进行了精准的分析和预测,为曹操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
他的智慧和谋略对曹操的统一北方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郭奉孝在三国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智谋和才华成为了后世许多人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总的来说,郭奉孝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谋士,更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
他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气,为三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后世对于他的智慧和谋略,仍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算无遗策的郭奉孝(5)兵法教员(之二)
如果前面指南打北收拾袁谭只算是小升初考,那么中考来了,请听题:熙、尚兄弟投奔了三郡乌丸,被曹公亲封为当世两英雄之一的刘备投靠了坐拥荆州二十多年的刘表,问:现在是北上追杀熙、尚兄弟还是南下扑灭备、表占据荆州?请答题。
众将齐答:“刘备反复小人,必撺掇刘表偷袭许都,那么主公恐无家可归了,应该南下除掉二刘。
”众谋士默默做思考状;曹公捋须不语,目光移向奉孝。
郭奉孝已经避无可避,也无需回避,他淡淡一笑曰:“说句不好听的,主公虽威震天下,但乌丸并不怕,因为他们自恃山高皇帝远。
”此乃实话,这相当于现在从临漳飞奔到锦州去干仗,但那时的交通只能靠畜牲和人之双腿!曹公曰:“嗯,我曹某人也没什么可怕的。
你继续。
”嘉曰:“正因如此,他们必不为备,咱们就如孙子所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此去破之必矣。
”众人鼓噪,持疑者众附议者寡,表示:“咱们千里奔袭,非旬月间能成,此间变数非吾辈所能涵制。
故为安稳计,还是先灭了二刘,然后放心去狠揍二袁及乌丸更妥。
”嘉曰:“稳却稳了,妥则不然。
”
荀公达面露微笑,他领悟了奉孝之意。
曹公仍不语,略微思索,又望向郭奉孝。
嘉续曰:“某也虑及此。
但是,袁本初有恩于乌丸,今熙、尚往奔,他们报恩袁家兄弟,也是理所当然。
而主公还未施涓滴之恩于乌丸,在青、冀的根基尚浅。
若我们转南下袭荆州,熙、尚得乌丸支持,又整合溃散的旧部入寇燕赵之地,那时恐连青、冀也非主公所有矣。
”一时众皆沉默。
时贾文和未随军旅,但以他的谨慎,虽同郭奉孝之议也必不夺其彩头。
频频点头的曹公仍是不发一言,显然是静待奉孝来解自己后方可能危如垒卵之结。
郭奉孝也洞明此意,见众人不语,他接着曰:“至于刘荆州嘛,坐谈客耳,他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他们只会开酒会茶话会,行动则断断不会,今虽虚国远征,主公无忧矣。
”又是洞察人性的高见呐,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众皆咸口。
陈寿书:“太祖遂行。
”
《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武把智摆在首位。
同时代的孔老夫子对这几方面也有论述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同智)不好学,其蔽也荡(不务实);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伤及家人);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说话尖刻);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至于“严”,夫子有近似的解释曰:“恭则不侮。
”恭含有严肃、庄重的意思。
幸运的是,郭奉孝同学极好学且专注。
日本人把“勇”先行,彰显“勇、武”,终也未能凭一己之勇得利于太平洋战争,可见是不智也。
孙子又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智之所加,算无遗策,郭奉孝之过人者也。
奉孝给“先胜而后求战”又树一佳例。
先时,领冀州牧董昭已经为北征疏通、修筑了出渤海之水路,以利于运粮运兵。
今大军前进至易(今河北易县),郭奉孝屈指一算,这不成,此必迁延时日,也必为乌丸所觉察并预为之备,也就失去“出其不意”的意义了,若因此使战事陷入持久,则后方垒卵之危骤增,战而不利还可能会促使“座谈客”酒醒。
而此时,还没有人提出或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真实版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虑及此,郭奉孝直趋曹公大帐,他建议曹公更改进军路线和方式,曰:“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官渡之战后期,曹公就是以五千轻骑兵突袭乌巢得手而大败袁本初的,此时,他对郭奉孝此谋深信不疑。
更何况兵法有云:“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辎重多而齐备,利于攻城克坚却不利速进;轻兵奔袭利于此战出奇制胜。
郭奉孝显然已经权衡过此间之利弊。
《三国志》如此记录:“太祖乃密出卢龙塞(今喜峰口),直指单于庭。
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
大破之,斩蹋顿(乌丸王)及名王已下。
尚及熙走辽东。
”袁谭在南皮(今沧州南部南皮县)已战死,袁熙和袁尚急急如丧家之犬,暂寄其父之老关系辽东公孙康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