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别叫我「赌神」》评价:观感不佳,剧情与人物塑造欠缺说服力。
影片定位模糊,无法精准匹配“赌神”这一招牌元素,仿佛杂糅了《宝贝计划》、《了不起的老爸》和《人生大事》等元素,但未融合出新意。
周润发的演技在角色设定上显得力不从心,尽管敬业,但演绎的马大哈式潮爸角色与年龄不符,加之国语配音的夸张,使其形象略显滑稽。
剧情方面,影片试图营造治愈氛围,却忽略了叙事的合理性。
例如,一个孩子短时间内戒掉几十年的赌瘾,这种设定显得牵强。
母子间的情感虽然更为可信,但并未得到充分的铺垫,使得观众难以产生共情。
角色人设单薄,缺乏深度刻画,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的其他方面,如节奏掌控、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化上也存在明显不足。
影片试图通过情感“感化”来治愈角色,但情感刻画不够深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电影在节奏方面显得拖沓,后期内容未能有效丰富角色或深化主题,给观众留下了较为平淡的观感。
唯一令人惊喜的是柯炜林饰演的自闭症儿子,其表演自然细腻,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点。
然而,整体而言,《别叫我「赌神」》在剧情、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控上存在诸多问题,观影体验不佳。
《别叫我“赌神”》曝光 周润发,不做赌神好多年
镜头里的“发哥”也再不是潇洒倜傥的“赌神”形象,摇身一变成了失意落魄的中年大叔。
剧情简介这样写道:周润发饰演的“吹牛辉”滥赌半生,为了十万酬劳,答应暂时照顾昔日恋人李夕(袁咏仪饰)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后来竟发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段父子亲情故事就此开启。
虽然同为“赌神”,这一部显然比传统意义上的“赌片”多了几分励志和温情的意味,还将融合发哥钟情的“跑步”元素。
父子亲情主题也让人联想起周润发的另一部成名作《阿郎的故事》。
如同“吹牛辉”的人生,这一项目也可谓一波三折,2019年初就曾立项,拍摄期间还传出过周润发头部受伤的消息。
片名也从一开始的《骄阳岁月》,改成《我不是赌神》又改为如今《别叫我“赌神”》,直到最近举行的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才正式曝光。
影片阵容颇具看点,由《无双》原班人马打造,庄文强担任编剧,黄斌担任监制,这也是庄文强、黄斌和周润发继《无双》之后的二度合作;导演则由香港电影金像奖摄影指导潘耀明担纲,卡司还包括袁咏仪和已故著名演员廖启智等。
《骄阳岁月》物料
32年过去,周润发的“赌神”为何如此深入人心?“澳门风云”系列后,发哥再度出演“赌片”,究竟是自我致敬,还是贩卖情怀?
成为“赌神”
“跟我赌是你的不幸。
”无论过去多少年,周润发塑造的“赌神”形象都是影迷心中无法逾越的经典。
甚至每每想起,脑海中都会自动播放卢冠廷创作的BGM。
“大背头、黑风衣、巧克力”的招牌造型也成为无数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在商业文化盛行的香港,棋牌麻雀、赛马博彩都曾是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赌片”的诞生创造了丰厚的土壤。
精于生财之道的导演王晶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
他的导演处女作《千王斗千霸》就是一部赌片。
1989年这部叫好又叫座的《赌神》,更是成功掀起了香港赌片的狂潮。
回忆起拍摄过程,王晶直言非常轻松,“当时的周润发是最火的时候,刘德华也正处于上升期,他们已经度过了拼命想获得观众认可的奋斗期,所以我们当时都把在一起拍戏当成是一次放松的机会,整天有说有笑,这一放松的心态从他们的表演中都可以看得出。
影片拍摄得非常顺利,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拍成了。
”
《赌神》巧妙地将当时更流行的元素:功夫、喜剧、动作、黑帮等融合在一起。
洗牌技巧,猜点甩盅等炫目的赌术让观众大呼过瘾,兄弟反目、帮派斗争、凄美爱情也平添了故事的可看性。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影片塑造了高进这个有血有肉的“赌神”形象。
王晶曾评价渔村出身的周润发,带着“乡土味的小聪明”。
他便把这种“草根气质”放大成了高进重伤失忆后,与乡下仔“小刀”称兄道弟的憨傻状态。
失忆后的高进,在婆婆床边大喊大叫,因为没有吃到巧克力大发脾气,抱着气球吃雪糕,赢了钱就开心的傻笑,周润发全然不顾偶像包袱的接地气表演让观众倍感亲切。
前一幕还是叱咤风云的赌神,后一幕就成了憨傻可爱的“ *** ”,这种转换自如的演技也让周润发成功收获金像奖更佳男主角提名。
最后,“高进”败给了同是周润发饰演的“阿郎”,也成就了一段佳话:“能打败赌神的,只有赌神自己。
”
《赌神》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娱乐性之外,影片对人性也有一定的反思和挖掘。
高进并非高高在上的神化人物,他同样有陷入低谷、兄弟背叛、痛失爱人等惨痛经历。
王晶曾这样总结高进的悲剧性:他最后打败了所有人,但能失去的也都失去了。
还有刘德华饰演的“刀仔”,也是香港底层小人物的缩影。
他身上有好赌懒做的劣根性,也有重情重义的闪光点。
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在当时的香港商业娱乐片中并不多见,格外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赌神》上映之时适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再加上周润发、刘德华、王祖贤、张敏领衔的王炸阵容,还迎合了“海上拉斯维加斯”的热点新闻。
“天时、地利、人和”使得影片轻松以1000万的成本博得了3700万票房,也正式开启了香港电影的“赌片时代”。
一年后,刘镇伟执导的《赌圣》捧出了周星驰这位以特异功能著称的“赌圣”。
王晶也用一部《赌侠》将刘德华正式推上“神坛”。
由“赌神、赌圣、赌侠”组成的“千门三杰”就此形成,在这个框架下也衍生出了无数续集和良莠不齐的跟风之作。
1994年,王晶与周润发再度携手,打造出正牌续集《赌神2》。
影片虽然在 *** 和投资上都全面升级,但本质上仍是自我重复,无甚新意,只有邱淑贞饰演的海棠时隔多年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赌神2》于贺岁档上映,一举拿下5153万港币票房,成为香港之一部票房突破5000万的电影,也创造了90年代港片票房更高纪录。
然而,高光之后是黯淡。
《赌神2》后,由于港片市场逐渐低迷,观众审美疲劳等综合原因,赌片也走上了下坡路。
周润发之后再无“赌神”,“赌神”系列的巅峰同样难以复制。
“别叫我赌神”
2014年,《赌神2》上映20年之际,王晶和周润发这对老搭档重出江湖,联手“新徒”谢霆锋,试图用《澳门风云》完成复兴“赌片”的奋力一搏。
无奈时过境迁,导演、演员和观众似乎都难以找回曾经的味道。
周润发饰演的“赌神”从带有悲 *** 彩的高进,摇身一变成为玩世不恭的石一坚,赖以傍身的也不再是花式赌技,而是各种高科技手段。
尽管发哥瘦身20斤卖力出演,举手投足间风姿不减当年,但在唤起“回忆杀”之外,剧本并没有留给他更多表演空间。
前作中由赌博引发的种种反思和细腻情感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杂糅了谍战、动作、 *** 和低俗段子的大型“闹剧”,除了在春节档短暂娱乐观众外,再无更多意义。
舆论的一片质疑之声并未阻挡王晶拍摄续集的脚步,他以一年一部的速度趁热打铁,连续三年在春节档推出“澳门风云”系列。
阵容越来越豪华,票房也从之一部的5.24亿,到第三部的11.16亿翻了一倍,口碑却遭遇断崖式下跌。
一时间,“澳门风云”系列成了“圈钱”的代名词,观众对赌片的情怀也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因为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次《别叫我“赌神”》的片名一出,不少观众的之一反应是大写的“拒绝”,“炒冷饭”“毁经典”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要说值得期待的部分,莫过于庄文强与周润发继《无双》之后的再度合作。
《无双》被很多人视作近十年更好的港片之一,也是周润发在《让子弹飞》之后,主演的难得一见的高分佳作。
曾创作出《无间道》《窃听风云》系列的庄文强一直都是周润发的头号迷弟。
《无双》中的“画家”也是他为偶像量身定制的一封“情书”。
预告中的“点烟”、正片中的“双枪”等桥段更是毫不掩饰地致敬着《英雄本色》《辣手神探》《喋血双雄》等发哥代表作。
在采访中,庄文强曾经感慨地说:我是发哥的影迷,但有时看他的一些电影,我是伤心的,是不愿意看下去的。
我不觉得我喜欢的发哥是要去拍这些电影的。
《卧虎藏龙》以后,我一直在等周润发的一个好电影,但我等不到。
现在证明,他还是可以的。
的确,一部《无双》让庄文强和周润发都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自我证明,也让我们有理由期待这部风格全然不同,主打励志温情元素的《别叫我“赌神”》。
预告中的一句台词:“你以为还像当年,在香港那么风光吗?”十分令人玩味。
抛开噱头,“别叫我赌神”似乎也是一句宣言,一声告别,一次属于66岁的周润发的再出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