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同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
二、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学技术和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水平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三、依法治国战略:建立健全法治体系,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合法性和执行的公正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利。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升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恢复和提升东北地区传统工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
七、推进城镇化战略: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八、人才强国战略:通过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九、中国和平崛起战略: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通过增强自身实力和国际合作,实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 *** 和 *** 在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长远目标而制定的重要方针和政策。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
尽管在过去存在过指导思想的偏差,但通过不断的改革开放和政策调整,中国已经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曹仰锋:什么是大战略?
视频介绍
战国时秦国的秦武王喜欢与勇士角力为戏。
有一天,秦武王带了几个大力士来到洛阳,想亲眼看看早已令他心驰神往的神州宝鼎。
据说,神州宝鼎是大禹治水后收取全国贡金,依照中国九州区属冶铸而成的,每个鼎上都各载本州山水人物、田地贡赋,鼎足鼎耳上都饰以龙文,所有又称为“九州神鼎”。
九座宝鼎历经夏朝、商朝再传到周朝,到战国秦武王时,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们真是华夏的镇国之宝啊,被安放在周太庙的侧殿。
秦武王带领着几位大力士,看了一遍九座宝鼎,最后走到雍州神鼎前,指着它对自己身后的大力士们说:“雍州就是咱们秦国吧?那这座宝鼎就是我们的了,我们把它搬回去吧!”负责看管这些神鼎的周朝官员忙说,每座神鼎都有一二千斤重呢,搬是搬不动的,他的意思是想吓阻秦武王不要打神鼎的主意,没有想到这句话反而激起了秦武王的好胜心,他问自己身边的大力士,谁能够举得起神鼎?一位叫做孟说的大力士是个莽夫,用一根粗绳子,拴住宝鼎两耳,双臂套入绳圈中,试图举起宝鼎,但是宝鼎太重了,累得眼斜嘴歪,也没有举起宝鼎。
秦武王来了劲头,用绳子套住双臂,运气发力,大喝一声,竟然将宝鼎举起半尺左右。
秦武王试图向前迈出一步,不料刚一挪步,重心不稳,宝鼎坠落,武王的右足胫骨被压得粉碎,且受了严重内伤。
当天晚上,秦武王呕血数斗而亡。
“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用这句话来形容秦武王恐怕是最为贴切的了,可悲的是,秦武王还因为逞能送上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这则故事带给我们一个启示:能力是制约战略实施的根本因素,它会将目标限制在资源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真正的大战略,需要在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寻找平衡。
换言之,战略目标是无限的,组织能力是有限的,二者的割裂是许多企业战略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论大战略》一书中,约翰•加迪斯认为,目标只存在于想象中,它们可以是无限的。
比如秦武王想象自己能举起千斤之鼎,以展示自己的猛力。
但手段则是有限的,而且这一点无法动摇,秦武王无法在短期内提高自己的能力。
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须将目标和手段联系在一起,否则,永远无法达成目标。
在战略管理中,我们需要深刻地意识到:“能力约束战略”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常常被企业的领导者们所忽略,以至于导致企业在战略执行上失利,甚至惨败。
“能力约束战略”的原则在1812年的俄法战争中也体现得非常深刻。
1812年6月24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亲率约60万大军渡过涅曼河,入侵俄国,一场为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爆发了。
拿破仑的战略目标是:速战速决,占领莫斯科,迫使俄国投降。
俄国军队和法国军队实力相差悬殊,且战且退,法军如愿以偿地攻占了莫斯科。
但令拿破仑没有想到的是,俄国军队主动放弃了莫斯科,而且在莫斯科燃起了大火。
更为麻烦的是,俄国既不同意停战,也不投降。
随着寒冷冬季的来临,法军因过于深入到俄国腹地,补给线又太长,军队无法及时获得物资。
无奈之下,拿破仑终于在1812年10月19日下令从莫斯科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寒冷、饥饿、疾病成了击溃法军的三大致命武器,再加上俄国军队的不断侵扰和攻击,法国军队损失惨重,死亡约23万人。
尽管拿破仑于1812年12月6日逃回到了巴黎,但随后不久,拿破仑所创建的欧洲体制因为战败而分崩离析,其本人也被迫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一个小岛上,拿破仑一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终结。
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的惨败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在“现实”和“战略”之间永远会存在巨大的鸿沟,战略的达成不能一厢情愿,它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大战略”需要“大能力”,所谓“大战略”就是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平衡。
如果一个企业寻求的目标超出了它的能力,那么,企业迟早要调整目标以适应能力。
随着能力的提升,企业可能会达成更多的目标,但不可能达成所有的目标,因为目标是无限的,而能力则永远存在界限,换言之,能力是有限的。
无论企业在战略与能力之间达成什么样的平衡,理想和现实之间,也就是当前所处的位置与目的地之间总会存在差距。
只有当你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将现实与理想连在一起,才能称之为战略。
在多年的教学和顾问生涯中,我不仅深入研究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变革,也担任了一些企业的战略顾问,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和组织转型,我发现,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都能够清晰地把握企业的战略“方向”,但是,他们的软肋是“执行”,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的脱节是许多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问题,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有限的能力”制约了“无限的战略”。
在领导者致力于把战略变成现实时,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能力的有限性将会极大地影响目标达成度。
战略和目标是思考和设计出来的,它们存在于领导者的想象之中,可以是无限宏大的,比如秦武王试图举起千斤宝鼎,比如拿破仑征服俄国,但在多变且不可预知的环境中,每个组织、每个人的能力和手段则是有限的,凭借蜡制的翅膀无论如何也无法飞到太阳上,因此,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心怀远大抱负的领导者都必须平衡战略(目标)、环境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目标设定方面知“止”,在能力塑造方面知“进”,这才是企业真正的“大战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