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大语言模型是文心一言(ERNIEBot,可以协助你完成范围广泛的任务并提供有关各种主题的信息,比如回答问题,提供定义和解释及建议。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文心一言是由百度公司开发的大语言模型,它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文本,尝试回答各种问题和提供信息。
由于其在语言处理方面的出色表现,文心一言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商业分析,还是在日常的信息查询中,它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用性。
具体来说,文心一言可以协助完成范围广泛的任务并提供有关各种主题的信息,如文本创作、知识推理、文本修改等。
比如,当用户需要写作时,可以提供创意灵感或文本续写;在知识推理方面,它可以提供逻辑推理、脑筋急转弯,还可以进行问答、语音识别等语音处理任务;如果用户需要修改文本,它也可以提供文本纠错和润色建议。
这些功能使得文心一言成为了国内使用频率较高的大语言模型之一。
除了文心一言外,国内还有其他大语言模型,但文心一言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还在于其背后的技术支持和持续优化。
百度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文心一言的推出也是基于其强大的技术实力。
此外,百度还不断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和用户需求。
这种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创新精神,使得文心一言能够在众多大语言模型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款重要工具。
文心一言“不及预期”,我们在期待什么?
视频介绍
16日下午,百度正式发布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
在多模态的GPT-4震撼出世的第二天推出标榜“中国版ChatGPT”的选手,这场“追风口”的发布会注定全网瞩目。
不过,从会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来看,似乎表达“不及预期”的声音要更高一些。
现场,百度CEO李彦宏用几个例子展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五个场景中的能力。
中文理解上,文心一言对中国语言文化背景的处理或许比ChatGPT更胜一筹,多模态上,文心一言能够 *** 视频,配以解说文字。
有参与内测的媒体反馈,文心一言的对话能力,也并没有比ChatGPT差很多。
为什么仍不免失望?有人说,是录制好的问答不显实际水准,有人觉得内测未对公众开放,不够真诚。
但其实在发布会一开始,李彦宏就坦白得很直接,文心一言,不完美:
“但也不能说我们完全ready了,文心一言要对标ChatGPT,甚至是对标GPT-4,门槛是很高的,全球大厂还没有一个做出来的,百度是之一个。
我自己测试感觉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
事实上,虽然所有人都热衷于把文心一言和ChatGPT放在一起比较,但不少专家都曾指出过一个不争的事实:相较于ChatGPT,国内同类产品存在一定的代差落后。
对于“中国版ChatGPT”,我们期待的是什么?
审视ChatGPT的成功,它的价值不仅在产品,而更在于底下的基础模型,它仍在不断地更新演化之中。
新发布的GPT-4就是模型演化增强的产物。
而ChatGPT的诞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经年累月研发的结果,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有坐冷板凳的决心,同时也离不开高起点的人才基础和高强度的资本投入。
当我们说到打造“中国版ChatGPT”,我们期待的是一项发生在中国AI界的颠覆性进步。
它的背后,是能跟国际比肩的高性能基座模型,是高端算力等“卡脖子”问题获得了攻克,再往大说,是更强大的人才队伍,更优的创新生态。
而这些都无法在短短数月时间内发生。
技术进步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长跑。
如同多年前的AlphaGo,ChatGPT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可被复制,只能被超越。
想要超越它,我们需要透过现象,思考本质。
在AI的研究布局中,百度起步得并不晚。
自2010年起,百度就把机器学习应用在搜索中,文心大模型(ERNIE)推出于2019年,随后迭代出了ERNIE 1.0、ERNIE 2.0、ERNIE-Tiny等多个版本,目前已经发布了11个行业大模型——“今天的文心一言是过去多年努力的延续。
”
李彦宏提到,芯片、框架、大模型和终端应用场景四层架构,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的反馈闭环,帮助大模型不断调优。
在全球范围内,百度是鲜有的在四层架构中都有领先产品的公司。
我们有理由相信,百度能够研发出所谓的“中国版ChatGPT”。
但从今天的情形看,人们或许更希望它多用一些时间去沉淀。
发布会上提到,文心一言之所以要在今天推出,是因为市场有需求。
“生成式AI,代表了一个新的技术范式,是一个每家企业都不可以错过的巨大的机会。
AI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性的需求增长,其商业价值的释放将是前所未有的、指数级的。
” 自2月官宣以来,已有超过650家企业宣布接入文心一言生态。
有人对市场的急功近利颇为诟病,但也有人说,这是中国AI发展“更大的底牌”。
百度的设想是这样的,在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广阔商业机会的同时,“文心一言将建立起真实用户反馈、开发者调用和模型迭代之间的飞轮,效果会迅速提升,给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惊喜。
”
说到底,对差距的清醒认知是一件好事,而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市场驱动还是原始创新引发的突破,都值得认可。
那就期待文心一言,在未来让我们“刮目相看”。
来源:潮新闻 涂佳煜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
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