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遇到危险做法:
1、蹲伏隐匿
首先,鸵鸟拥有陆地生物中更大的眼球,视力极佳。
它们个头高、看得远,如果没有遮挡物的话,可以远在数公里外轻松发现敌情。
如果鸵鸟优先发现了敌人,会选择蹲伏到地上,将长颈也搁在地面上,只抬着头持续观察远方敌人的动态。
由于非洲白天的温度比较高,视野中远方地平线的位置会有热气蒸腾和光的折射现象,鸵鸟趴在地上以后,在远方掠食者眼中跟一团土堆或灌木丛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2、脚底抹油
毕竟天气炎热干旱,能省点力气隐藏起来更好,但是如果掠食动物没被骗到,或者借助掩体悄悄靠近了鸵鸟,那么接下来就是鸵鸟的第二策略了——跑。
其实单看鸵鸟粗壮的腿部肌肉和长度,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合理结论:鸵鸟很能跑。
单论速度鸵鸟就能甩脱绝大多数掠食者,更别说奔跑时的耐力持久了,只要掠食动物短时间内没追上它们,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
3、致命踢击
除了奔跑之外,鸵鸟还有第三种策略——反击。
虽然鸵鸟每只脚只有两根脚趾,但是内侧较粗壮的那根脚趾前端有一根结实、尖利的趾甲,当鸵鸟跳跃起来用力对敌人蹬踹时,腿部肌肉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根利爪能对目标造成重创,甚至可以杀死一头狮子。
但是鸵鸟只能对面前的目标进行致命飞踹,而不能向后尥蹶子,所以鸵鸟决定反击时,就必须停止奔跑、面对敌人,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气势。
特别是繁殖期的雄性鸵鸟,对鸟蛋和雏鸟的保护欲非常强,面对危险(或潜在危险)会选择主动攻击,而不是逃跑。
不过即便如此,鸵鸟还是会受到来自多种掠食动物的威胁,例如狮子、花豹、猎豹、斑鬣狗等,并且不是每次都能够成功逃脱。
行为
非洲鸵鸟因为有发达的气囊和良好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所以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具有异常的耐热性,即使气温高达56℃仍然能在酷暑的日光下寻觅食物,也可以几个月不饮水。
活动最为频繁的时间还是在清晨和黄昏。
叫声响亮而重浊,如同狮吼一般,性情机警而多疑,听觉、视觉都很灵敏。
喜爱结群,通常为10-15只,如有雏鸟和幼鸟时可以达到40-50只,随着食物的丰歉过着游荡的生活,还喜欢与斑马、羚羊、长颈鹿、角马等草食性兽类混在一起觅食,这样就能吃到斑马等大型兽类惊起的昆虫、小型啮齿动物和爬行动物等。
非洲鸵鸟身躯高大,脖子长,目光锐利,并且在群体觅食的时候,每只鸟抬头的间隔时间是不规则的,此起彼伏,因此总是有一些个体在抬头张望,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发现敌害,并且通报其他动物迅速躲避。
它们在沙漠中奔跑的速度很快,每一步的距离可达3.5米,持续奔跑的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能奔跑5分钟以上,冲刺速度为每小时超过70公里以上,还能够跨越5米多高的障碍。
喜欢饮水和沐浴。
辟谣:鸵鸟遇到危险会把头埋进沙子里?错,这个说法太小看鸵鸟了
视频介绍
鸟纲的物种在分类学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古颚类(古颚下纲)和今颚类(今颚下纲)。
今颚下纲的成员种类繁多,我们平时见到的鸟类大多都属于今颚类,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鸣禽、陆禽、游禽、涉禽、攀禽、猛禽)就是今颚下纲的鸟类根据生态类型所划分的。
而古颚下纲的鸟类数量较少,现存有鸵鸟目、美洲鸵鸟目、鹤鸵目、无翼鸟目和䳍形目,都是不会飞但是善于奔跑的鸟类,其中鸵鸟Struthio camelus的知名度更高。
鸵鸟是现存更大的鸟类,雄性鸵鸟身高约2.1~2.8米,雌性鸵鸟身高约1.7~2.1米,比人还高。
野生的鸵鸟现如今只生活在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以前在西亚地区也有鸵鸟( *** 亚种)生存,后来灭绝了,只剩下了非洲大陆的种群生存到了现在。
鸵鸟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动物,主食是各种植物的叶片、花朵、根茎、果实、种子,如果能遇到一些昆虫、蜥蜴等能吞下去的小动物,鸵鸟也不会放过。
鸵鸟跟人类的关系很密切,非洲和中东地区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有驯养鸵鸟的现象了,古埃及陵墓中还曾经发现过阿尔西诺伊二世骑着鸵鸟的雕像。
另外,鸵鸟不但可以骑,还可以给人类提供羽毛、皮、肉、蛋等资源,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所以非洲有些土著部落自古就有饲养鸵鸟的行为,到了现在更是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将鸵鸟视为经济动物进行繁育和养殖。
除此之外鸵鸟也是各地动物园、保护区、旅游景点的常驻动物,相当普遍。
既然跟人类文明有着历史悠久的、密切的关系,那么从古至今有鸵鸟参与的各种传说、寓言故事也就向来不缺了。
关于鸵鸟最著名的、流传度更高的传说,是这么一条:
鸵鸟性格怯懦胆小,面对危险时常常会选择把头迅速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敌人就无法发现自己了。
这个传说最初是由古罗马作家Gaius Plinius Secundus所创作的,到现在也一直流传,甚至还引申出了一个专门的词语:鸵鸟心态(或鸵鸟政策)。
很多培训机构或者企业文化中都提到过这个词,用来鞭策学生或者员工。
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纪老谣(流传了快两千年了)。
这个说法真的太小看鸵鸟了,别的不说,如果鸵鸟真的遇到了敌人,把头埋进沙子里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真这么傻白甜的话早就被残酷的自然界淘汰了,也愧对于它肌肉发达的一双大长腿。
不过鸵鸟经常会在地面上磨蹭头颈部,也会用喙在地面上扒拉,但那都是安全状况下的觅食、蹭痒等放松行为。
那么鸵鸟遇到危险时会怎么做呢?通常来说,依次有三种策略。
1.蹲伏隐匿
首先,鸵鸟拥有陆地生物中更大的眼球,视力极佳。
它们个头高、看得远,如果没有遮挡物的话,可以远在数公里外轻松发现敌情。
如果鸵鸟优先发现了敌人,会选择蹲伏到地上,将长颈也搁在地面上,只抬着头持续观察远方敌人的动态。
由于非洲白天的温度比较高,视野中远方地平线的位置会有热气蒸腾和光的折射现象,鸵鸟趴在地上以后,在远方掠食者眼中跟一团土堆或灌木丛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2.脚底抹油
毕竟天气炎热干旱,能省点力气隐藏起来更好,但是如果掠食动物没被骗到,或者借助掩体悄悄靠近了鸵鸟,那么接下来就是鸵鸟的第二策略了——跑。
其实单看鸵鸟粗壮的腿部肌肉和长度,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合理结论:鸵鸟很能跑。
事实也是如此,鸵鸟的奔跑速度更高可达每小时60~70公里,稳定奔跑速度稍微慢一点,但也能保持在时速50公里上下,并坚持奔跑20余分钟。
单论速度鸵鸟就能甩脱绝大多数掠食者,更别说奔跑时的耐力持久了,只要掠食动物短时间内没追上它们,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
3.致命踢击
除了奔跑之外,鸵鸟还有第三种策略——反击。
虽然鸵鸟每只脚只有两根脚趾,但是内侧较粗壮的那根脚趾前端有一根结实、尖利的趾甲,当鸵鸟跳跃起来用力对敌人蹬踹时,腿部肌肉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根利爪能对目标造成重创,甚至可以杀死一头狮子。
但是鸵鸟只能对面前的目标进行致命飞踹,而不能向后尥蹶子,所以鸵鸟决定反击时,就必须停止奔跑、面对敌人,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气势。
特别是繁殖期的雄性鸵鸟,对鸟蛋和雏鸟的保护欲非常强,面对危险(或潜在危险)会选择主动攻击,而不是逃跑。
不过即便如此,鸵鸟还是会受到来自多种掠食动物的威胁,例如狮子、花豹、猎豹、斑鬣狗等,并且不是每次都能够成功逃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